Thursday, November 30th, 2023

談動脈阻塞治療——血管重建

動脈阻塞 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。當動脈阻塞無法用藥物控制時,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做血管重建手術,讓血管再次暢通無阻。這種動脈阻塞治療適用於病情嚴重的情況,目的是去除血塊,增加血液供應,加快潰瘍癒合,避免病情惡化。

 

血管重建手術有四種,第一種是血管成形術,俗稱通波仔。這種手術適用於局部血管收窄病變,醫生會從腹股溝或手部的皮膚穿刺,然後邊用 X 光監察,一邊將一條附有氣囊的導管放入血管內。氣囊充滿氣後,就可以撐開收窄的部位,讓血管變寬,血流變順暢。手術後,醫生會視乎情況來決定病人是否須放支架防止血管再收窄。通波仔手術只需局部麻醉,而且術後復原時間快,風險不高。

 

第二種是管內支架術,醫生會將導管支架植入血管內,以維持血管暢通。

 

第三種是動脈內膜切除術,醫生會切開病人的血管,取出阻塞血管內腔的硬塊,然後將切口縫合。

 

第四種是血管繞道手術,又稱搭撟手術。醫生在病人體內植入管道(「自體靜脈」或「人工血管」),讓血液可繞道避開阻塞處,流到人工管道的遠端。如果病人的動脈阻塞情況非常嚴重,或血管有多處收窄,繞道手術就是治療的最佳首選。